7月拜访位于东京怀石激战区 — 银座的二星怀石料理“银座小十”。餐厅座落在银座鳞次栉比的大楼之中的某栋4楼,标志极为低调,稍不注意便会擦身而过。
电梯门一开却是别有一番风景。庭院造景,石路铺开,带我通往板前座位。主厨奥田先生慈眉善目、气定神闲地在由700年桧木所制成的板前与我们点头致意。坐定寒暄之后,主厨便出其不意地端出以代表夏天的高级鱼而闻名的鳢鱼,在板前不疾不徐地以“骨切法”为其断刺。
银座小十主厨奥田透@tableall
常说怀石料理中最考验职人技术的就是眼前的“骨切”刀工。又被称作“海鳗”的鳢,入秋之前最为肥美,但由于从头到尾密集地遍布着约一至两公分的小刺,处理起来也相当费工。和食中的作法是沿着鱼体以“一寸二十五刀”的间距将鱼断骨不断皮,刀工必须十分精准。奥田主厨从容不迫地将刀微倾,“沙沙沙”的断刺刀声还颇有节奏感,轻松娴熟程度胜于我自己在家切洋葱。我脑海里也瞬间浮现“台上三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这句话 — 眼前这个“骨切”刀工,在料亭里一般可是至少得花上五年十年才能习得的呢。
海鰻
处理好的海鳗刀纹呈波浪状,经过热水汆烫再立即冰镇,白皙的鱼肉收缩,软嫩中带点弹性,鱼骨被切得碎到入口几乎无感。加上酸度较高的梅子酱以及脆爽的秋葵,海鳗清香尽显。啊,夏天真的来了呢。而那风味如此柔和的海鳗,谁能想到它其实牙齿尖锐、一脸凶狠呢。
金枪鱼大腹切丁,一面微炙增添焦香尾韵,拌以蛋黄酱油,油光闪闪,轻轻将舌尖往上颚一顶就能使其融化。搭配的紫海胆甘甜冰凉如奶油,海苔则增添海潮香气,唇齿留香;以清酒蒸煮的鲍鱼厚实弹牙,搭配贺茂茄子、豆腐泥以及毛豆,最后淋上以鲍鱼生肝制作的深墨绿的酱汁,凸显出鲍鱼本身压倒性的风味与冲击力;伊势海老和鲽鱼刺身,分别沾以柑橘醋、酱油和芥末,伊势海老滑嫩中带脆,鲽鱼则淡雅香甜。
鲍鱼佐鲍鱼肝酱
椀物是虾真丈佐昆布鲣鱼高汤,清澄的汤头鲜美温婉。虽然虾真丈并不少见,但银座小十的版本大概是迄今为止最软嫩浓郁的了。与其他形似丸子的真丈不同,这里的呈长方形,松软如舒芙蕾,轻轻用筷子一夹就会化开。除了浓郁的车虾风味,白身鱼的甘甜也颇明显。主厨得意地分享,他的真丈中蛋白和山芋比例较高,因此更有空气感,和一些寿司店所制作松软的玉子烧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主厨端出两只酥炸若鲇时,我心里狂喜。7月盛夏离不开的海鲜食材,无非是“鳢(海鳗)、鳗(河鳗)、鲇(香鱼)、鲍”,而其中香鱼最深得我心。虽说香鱼搭蓼醋是经典,但当天吃法更加创新:一只搭配豆乳泡沫,另一只则配浓稠似果酱的甜椒酱。豆乳偏和风,甜椒酱则更带日式中华料理的风格。炸得酥脆的小香鱼从头部开始品尝,首先感受到的是其微苦回甘的内脏,其次是靠近尾部细嫩香甜的肉质,最后是薄如蝉翼的鱼尾。两只下肚,依旧意犹未尽。
酥炸香鱼
回想起来,其实小时候更喜欢吃硕大、丰软油润的抱卵香鱼,对其带苦的内脏总是避之唯恐不及,然而近几年却逐渐开始理解其内脏回甘的美味,还有鱼皮鱼骨的酥香。奥田先生说,日本人大多无法像华人那样吃辣,但对“苦”却情有独钟。也难怪春天的各种微苦野菜(比如蕗薹、楤木芽)、夏天的小香鱼还有秋刀鱼肝脏等等带苦食材总是如此风靡。
接下来是另一道鱼肉料理 — 喜知次。虽然还是7月盛夏,但其油脂已十分丰满,胶质腴厚,皮软肉细;搭配的番茄汤酸度明亮,再佐以时令的新洋葱、芦笋、栉瓜等蔬菜,甜、鲜、酸三足鼎立。咦,这不就是西式fine dining常出现、被称为“液体鲜味炸弹”的“番茄水(Tomato Water)”吗?主厨解释:他将番茄蒸熟,并收集其不断滴下的汁水精华再将其浓缩。有趣的是,第一口入喉确实是番茄味主导,但随后有着鱼脂交融的加持,汤愈显醇美。
喜知次、番茄汤
肉主菜则是炭烤和牛沙朗。来自宫崎县的尾崎牛表面稍微炙烤,雪花般的油花令人等不及大快朵颐。油脂甘甜之外,牛肉本身还有若隐若现的乳糖香气。淋上的胡麻醋烘烤香气馥郁,酸甜开胃,与和牛相辅相成。值得一提的还有搭配的斑斓器皿,色彩跳动活泼,还未曾在其他怀石餐厅见过。这才想起主厨对唐津烧是出了名的热爱,对每道菜所搭配的器皿也是精挑细选,甚至连店名都取自于和自己交情颇深的知名陶艺家西冈小十。
都说日本人夏天喜食鳗鱼。果然,终于等到它在主食的环节压轴出场 — 炭烤的天然鳗鱼配上玉子烧以及两颗小巧的饭团,分别用柴渍和山椒实调味,乍一看还挺像精致的日式早餐。在东京的几天已连续吃了数次鳗鱼,有蒸有烤,风格各异。而奥田主厨将鳗鱼皮烤得极酥,浅刷蒲烧酱汁,肉质肥厚,丰软油润。最喜欢鱼肉边似焦非焦的部分,焦香、脂香混合炭烤香气,烤功真是出色。虽说更常见的是鳗鱼与山椒粉的搭配,然而我私心更喜欢这里用的実山椒:柑橘香气明显,微渍后清鲜微酸,够味又轻柔,舌尖的微麻也令人上瘾。几分钟前我还自认为喜之次是本日最佳,但此时肥鳗一出现,我不敢如此断言了。
炭烤天然鳗
来到尾声,甜点是水蜜桃冰沙和水羊羹。蜜桃的轻盈酸甜中伴随花果香气,沁人心脾,其中还加入了苹果和蓝莓增添果香层次与酸度,将味蕾洗净。再啜饮一口热腾腾的焙茶,好舒服的一餐。
饭后闲聊,大家当天各有各的心目最佳,但对银座小十的高汤却不约而同地赞不绝口。都说法餐的精华是酱汁、和食的精华是高汤,奥田主厨充分诠释了这句话:虾真丈的柴鱼高汤也好,喜知次的番茄汤汁也罢,皆是清若无物却集萃众鲜(尤其是那番茄汤汁,鲜得让人魂牵梦萦)。让我印象如此深刻的清汤,还真不多。
奥田透主厨和东京另外两家三星“龙吟”、“神田”的主厨皆同出于德岛料亭青柳之门,被称为东京日本料理三剑客。“银座 小十”自首版东京米其林指南发布以来曾蝉联三星长达8年,2015年至今则维持二星殊荣。其实同栋楼下的一星“奥田”,也出自主厨之手。此外,奥田主厨还先后在纽约、巴黎展店(纽约店现已关闭),不断在国际间推广和食文化。确实,坐在板前,主厨举手投足间流露出对料理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自豪,让我有些感动。
如今,使用季节性食材早已不是罕事,但奥田主厨的料理胜在食材多而不炫,细节间也融入了不少大胆创新的巧思。此次拜访银座小十,美味之余,每盘尽收时令芳华,素雅中气魄犹存。
很多人都议论银座小十是否会重拾三星。但我认为,何必纠结于那颗吃不到摸不着的星星呢?厨房之外,主厨还从文出书,致力于将和食文化发扬光大。他那炯炯有神的双瞳与赤子之心,在当今或许更加难能可贵?
文字:Patty Chuang
图片: Patty Chua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