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Jocelyn專欄】華燈初上,山海樓重現1930年代台菜風華

每個地方菜都有最輝煌的時刻,但美好不會恆久,容易在動蕩年代被歷史洪流淹沒。台北米其林一星餐廳,也摘下綠星獎的台菜山海樓,從食材、烹飪到藝術呈現,復刻30年代酒家文化下的精緻台菜,這一餐也勾起我的童年回憶,來到山海樓才知道已烙印在腦海深處的味道,其實不曾離開過,每一口都是滿滿的感動。

@Jocelyn華姐的TastyTrip YouTube

其實在30年代左右精緻台菜盛行,北投溫泉一帶就有很多酒家菜,但現在談到台菜印象不外乎街頭小吃,以及簡單的家庭料理,精緻手路菜餚幾乎失傳。永豐余集團不只投入耳熟能詳的有機農產,包含在上海著名的Green&Safe。投資台北山海樓,就是為了找回30年代華麗台菜宴席的手路菜,他們追本溯源,找來入行近30年的台菜師傅蔡瑞郎(郎師),他曾經師從台灣四大酒家之一的蓬萊閣師傅黃德興,傳承了30年代數十道台菜,堪稱老台菜傳人之一,此外還到台南向台菜專家黃婉玲老師請益幾道復古台菜。

台菜師傅蔡瑞郎(郎師)

山海樓的菜不只有山珍海味,還記憶著歷史上曾踏足這片土地上的文化,有福建、廣東、原住民、日本、荷蘭等地的味道,以費工、講究的手法還原當時的宴席料理。此外,食材都來自本地,包括永豐余經營的自家農場,清楚的供應來源背後都是故事。

餐廳外觀複製迪化街牌樓形象,室內設計採日本大正時期受歐洲浪漫藝術影響的風格,一進門就有華麗古雅的氣氛。而承裝每道料理的餐盤五彩繽紛,有先聲奪人之感,重現一股舊時代富裕階級宴客時的喜氣與喧囂。

菜品的工藝與外觀更是浮誇。第一道山海豪華拼盤熱鬧登場,這是兒時對辦桌宴席記憶中最驚喜的一刻,有紹興醉龍蝦、烏魚子、糕渣、浸泡原住民香料的達那鮑魚、紅曲燒肉。鮑魚既入味又軟嫩、龍蝦夾生、烏魚子口感糯,都是上等好貨。燒肉炸得外酥內嫩,吃得到紅曲香氣。

第二道櫛瓜封,使用櫛瓜與紅蘿蔔交織成十字花紋狀,漂亮的外型,一刀切下是飽滿的蔬菜,口感豐富,最後淋上雞高湯,稍微的勾芡,將干貝與乾香菇的鮮味凝聚,那是台菜經典的旨味,也是記憶中的味道。

櫛瓜封

太平町玫瑰蝦,有如鳳凰的眼睛,核心是烏魚子、蛋黃與蝦肉,外包兩層炸豆皮,內里的海苔片則如眼線一般。這是舊式的宴席菜,據說流行於現延平北路,舊稱太平町附近的知名酒家菜色,也是小時候辦桌菜上的常客。

掛爐燒雞則是來自蓬萊閣,做成三吃,第一吃是以豆腐乳等醃料醃制再烤入味的雞肉,酥脆適宜。再來是腿肉與胸肉沾取豆腐乳調味的醬汁。我最愛最後一道刈包,內餡可夾筍絲、酸菜、雞肉與香菜,雞肉軟嫩多汁,每一口都是老味道。

掛爐燒雞

五柳枝是傳統辦桌菜的做法,台式的糖醋一般就是黑醋、西紅柿、糖,口味上類似糖醋魚,這次品嘗的是採用澎湖野生季節魚,以三種醋調和,搭配五種以上的蔬菜,其中日曬金針也帶有酸味,讓酸度更明亮。

而辦桌菜不能缺少的古早味炒米粉使用純米粉,配料澎湃,有澎湖日曬蝦乾及章魚乾、椴木香菇、高麗菜等下去拌炒,香氣濃郁,是完美的復刻。

古早味炒米粉

郎師招待了一道三杯搖擺,一問之下原來指的是豬尾巴,以三杯方式烹煮豬尾巴與豬血糕,入口Q彈,以葛瑪蘭威士忌取代米酒,齒頰留香。

干貝菊花湯也是早期酒家菜,華麗富美,以蛋皮包裹內餡做出菊花盛開的樣子,內餡有干貝、椴木香菇、松茸、竹蟶等食材熬制,滿溢馥郁的高級台菜旨味。最後的杏仁豆腐也值得一提,我年幼時不愛添加杏仁精的杏仁茶,一度抗拒多年,但山海樓的版本吃得到天然堅果香氣,放在杏仁茶中,溫潤香氣的以及雙重口感是很台的收尾。

干貝菊花湯

這一餐讓我想起兒時的辦桌回憶,很讓人感動。其實早期台灣地區總鋪師實力都很堅強,但隨著歷史變遷與時代更迭,辦桌菜餚也逐漸工廠化,老味道與工藝盡失。山海樓不僅採用本地精選食材,更用心找回歷史上一段華麗的飲食文化,讓被歷史洪流淹沒的精緻30年代風華再現。

文字: Jocelyn 華姐
圖片: Peray



相關文章

去年一家以冰淇淋為主角的餐廳──MINIMAL,以gelato為主要品項,脫穎而出,成為全球唯一獲得米其林一星 […]

工作的關係,不論是美食團,還是自己在各國「測試餐廳」踩點、寫餐廳評論,我常常入住不同形式的酒店。這些年下來,分 […]

近期精品品牌跨足餐飲產業的趨勢,在全球範圍內有加溫的趨勢,每一家品牌餐廳的設計、理念與概念是否能夠與合作主廚的 […]

筆者素來熱愛藝術,也曾好奇在博物館,為珍稀藝術品圍饒入眠是何美妙體驗。並非人人在意酒店套房是否親自由Andre […]

Wecha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