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【食記】東京銀座小十,舌尖盡收盛夏芳華

7月拜訪位於東京懷石激戰區 — 銀座的二星懷石料理「銀座小十」。餐廳座落在銀座鱗次櫛比的大樓之中的某棟4樓,標誌極為低調,稍不注意便會擦身而過。

電梯門一開卻是別有一番風景。庭院造景,石路鋪開,帶我通往板前座位。主廚奧田先生慈眉善目、氣定神閒地在由700年檜木所製成的板前與我們點頭致意。坐定寒暄之後,主廚便出其不意地端出以代表夏天的高級魚而聞名的鱧魚,在板前不疾不徐地以「骨切法」為其斷刺。

銀座小十主廚奧田透@tableall

常說懷石料理中最考驗職人技術的就是眼前的「骨切」刀工。又被稱作「海鰻」的鱧,入秋之前最為肥美,但由於從頭到尾密集地遍布著約一至兩公分的小刺,處理起來也相當費工。和食中的作法是沿著魚體以「一寸二十五刀」的間距將魚斷骨不斷皮,刀工必須十分精准。奧田主廚從容不迫地將刀微傾,「沙沙沙」的斷刺刀聲還頗有節奏感,輕鬆嫻熟程度勝於我自己在家切洋蔥。我腦海裡也瞬間浮現「台上三分鐘,台下十年功」這句話 — 眼前這個「骨切」刀工,在料亭里一般可是至少得花上五年十年才能習得的呢。

海鰻

處理好的海鰻刀紋呈波浪狀,經過熱水汆燙再立即冰鎮,白皙的魚肉收縮,軟嫩中帶點彈性,魚骨被切得碎到入口幾乎無感。加上酸度較高的梅子醬以及脆爽的秋葵,海鰻清香盡顯。啊,夏天真的來了呢。而那風味如此柔和的海鰻,誰能想到它其實牙齒尖銳、一臉凶狠呢。

金槍魚大腹切丁,一面微炙增添焦香尾韻,拌以蛋黃醬油,油光閃閃,輕輕將舌尖往上顎一頂就能使其融化。搭配的紫海膽甘甜冰涼如奶油,海苔則增添海潮香氣,唇齒留香;以清酒蒸煮的鮑魚厚實彈牙,搭配賀茂茄子、豆腐泥以及毛豆,最後淋上以鮑魚生肝製作的深墨綠的醬汁,凸顯出鮑魚本身壓倒性的風味與衝擊力;伊勢海老和鰈魚刺身,分別沾以柑橘醋、醬油和芥末,伊勢海老滑嫩中帶脆,鰈魚則淡雅香甜。

鮑魚佐鮑魚肝醬

椀物是蝦真丈佐昆布鰹魚高湯,清澄的湯頭鮮美溫婉。雖然蝦真丈並不少見,但銀座小十的版本大概是迄今為止最軟嫩濃郁的了。與其他形似丸子的真丈不同,這裡的呈長方形,鬆軟如舒芙蕾,輕輕用筷子一夾就會化開。除了濃郁的車蝦風味,白身魚的甘甜也頗明顯。主廚得意地分享,他的真丈中蛋白和山芋比例較高,因此更有空氣感,和一些壽司店所製作鬆軟的玉子燒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主廚端出兩只酥炸若鮎時,我心裡狂喜。7月盛夏離不開的海鮮食材,無非是「鱧(海鰻)、鰻(河鰻)、鮎(香魚)、鮑」,而其中香魚最深得我心。雖說香魚搭蓼醋是經典,但當天吃法更加創新:一隻搭配豆乳泡沫,另一隻則配濃稠似果醬的甜椒醬。豆乳偏和風,甜椒醬則更帶日式中華料理的風格。炸得酥脆的小香魚從頭部開始品嘗,首先感受到的是其微苦回甘的內臟,其次是靠近尾部細嫩香甜的肉質,最後是薄如蟬翼的魚尾。兩只下肚,依舊意猶未盡。

酥炸香魚

回想起來,其實小時候更喜歡吃碩大、豐軟油潤的抱卵香魚,對其帶苦的內臟總是避之唯恐不及,然而近幾年卻逐漸開始理解其內臟回甘的美味,還有魚皮魚骨的酥香。奧田先生說,日本人大多無法像華人那樣吃辣,但對「苦」卻情有獨鍾。也難怪春天的各種微苦野菜(比如蕗薹、楤木芽)、夏天的小香魚還有秋刀魚肝臟等等帶苦食材總是如此風靡。

接下來是另一道魚肉料理 — 喜知次。雖然還是7月盛夏,但其油脂已十分豐滿,膠質腴厚,皮軟肉細;搭配的番茄湯酸度明亮,再佐以時令的新洋蔥、蘆筍、櫛瓜等蔬菜,甜、鮮、酸三足鼎立。咦,這不就是西式fine dining常出現、被稱為「液體鮮味炸彈」的「番茄水(Tomato Water)」嗎?主廚解釋:他將番茄蒸熟,並收集其不斷滴下的汁水精華再將其濃縮。有趣的是,第一口入喉確實是番茄味主導,但隨後有著魚脂交融的加持,湯愈顯醇美。

喜知次、番茄湯

肉主菜則是炭烤和牛沙朗。來自宮崎縣的尾崎牛表面稍微炙烤,雪花般的油花令人等不及大快朵頤。油脂甘甜之外,牛肉本身還有若隱若現的乳糖香氣。淋上的胡麻醋烘烤香氣馥郁,酸甜開胃,與和牛相輔相成。值得一提的還有搭配的斑斕器皿,色彩跳動活潑,還未曾在其他懷石餐廳見過。這才想起主廚對唐津燒是出了名的熱愛,對每道菜所搭配的器皿也是精挑細選,甚至連店名都取自於和自己交情頗深的知名陶藝家西岡小十。

都說日本人夏天喜食鰻魚。果然,終於等到它在主食的環節壓軸出場 — 炭烤的天然鰻魚配上玉子燒以及兩顆小巧的飯團,分別用柴漬和山椒實調味,乍一看還挺像精緻的日式早餐。在東京的幾天已連續吃了數次鰻魚,有蒸有烤,風格各異。而奧田主廚將鰻魚皮烤得極酥,淺刷蒲燒醬汁,肉質肥厚,豐軟油潤。最喜歡魚肉邊似焦非焦的部分,焦香、脂香混合炭烤香氣,烤功真是出色。雖說更常見的是鰻魚與山椒粉的搭配,然而我私心更喜歡這裡用的実山椒:柑橘香氣明顯,微漬後清鮮微酸,夠味又輕柔,舌尖的微麻也令人上癮。幾分鐘前我還自認為喜之次是本日最佳,但此時肥鰻一出現,我不敢如此斷言了。

炭烤天然鰻

來到尾聲,甜點是水蜜桃冰沙和水羊羹。蜜桃的輕盈酸甜中伴隨花果香氣,沁人心脾,其中還加入了蘋果和藍莓增添果香層次與酸度,將味蕾洗淨。再啜飲一口熱騰騰的焙茶,好舒服的一餐。

飯後閒聊,大家當天各有各的心目最佳,但對銀座小十的高湯卻不約而同地贊不絕口。都說法餐的精華是醬汁、和食的精華是高湯,奧田主廚充分詮釋了這句話:蝦真丈的柴魚高湯也好,喜知次的番茄湯汁也罷,皆是清若無物卻集萃眾鮮(尤其是那番茄湯汁,鮮得讓人魂牽夢縈)。讓我印象如此深刻的清湯,還真不多。

奧田透主廚和東京另外兩家三星「龍吟」、「神田」的主廚皆同出於德島料亭青柳之門,被稱為東京日本料理三劍客。「銀座 小十」自首版東京米其林指南發佈以來曾蟬聯三星長達8年,2015年至今則維持二星殊榮。其實同棟樓下的一星「奧田」,也出自主廚之手。此外,奧田主廚還先後在紐約、巴黎展店(紐約店現已關閉),不斷在國際間推廣和食文化。確實,坐在板前,主廚舉手投足間流露出對料理髮自內心的熱愛和自豪,讓我有些感動。

如今,使用季節性食材早已不是罕事,但奧田主廚的料理勝在食材多而不炫,細節間也融入了不少大膽創新的巧思。此次拜訪銀座小十,美味之余,每盤盡收時令芳華,素雅中氣魄猶存。

很多人都議論銀座小十是否會重拾三星。但我認為,何必糾結於那顆吃不到摸不著的星星呢?廚房之外,主廚還從文出書,致力於將和食文化發揚光大。他那炯炯有神的雙瞳與赤子之心,在當今或許更加難能可貴?

文字:Patty Chuang
圖片: Patty Chuang

相關文章

去年一家以冰淇淋為主角的餐廳──MINIMAL,以gelato為主要品項,脫穎而出,成為全球唯一獲得米其林一星 […]

工作的關係,不論是美食團,還是自己在各國「測試餐廳」踩點、寫餐廳評論,我常常入住不同形式的酒店。這些年下來,分 […]

近期精品品牌跨足餐飲產業的趨勢,在全球範圍內有加溫的趨勢,每一家品牌餐廳的設計、理念與概念是否能夠與合作主廚的 […]

筆者素來熱愛藝術,也曾好奇在博物館,為珍稀藝術品圍饒入眠是何美妙體驗。並非人人在意酒店套房是否親自由Andre […]

Wecha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