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第一次拜訪東京的Den(傳)還是在神保町舊址,後來搬到神宮前。
從兩星、失去一星、再重返二星,再看到它在世界餐廳榜單上的排名起起伏伏,這些年來,我一路看著Den經歷了各種階段。但這些名次都不重要。對我來說,它始終都是一家讓人感到「好吃」,而且能讓你從心底舒坦的餐廳。
每次要去Den用餐之前,腦中總是會浮現他們的笑臉。長谷川在佑(Zaiyu Hasegawa)主廚與太太Emi溫暖的笑臉,還有他們家小狗Puchi可愛的樣子。用餐結束後,也是帶著這些溫暖的回憶離開。這是一種很單純的快樂,不需要華麗的詞彙去包裝。
主廚長谷川在佑(Zaiyu Hasegawa)
Den的特別,不在於浮誇,而在於料理本身的純粹與真誠。這在這個時代反而顯得珍貴。現在太多餐廳會為了填補等待時間而上各種amuse-bouche,若不是當下準備的開胃小點,對真正餓著肚子來吃飯的人來說,有時反而有點分心,佔用了胃的空間。我更喜歡一開場就進入主題,沒有多餘的裝飾,卻每一道都直擊人心。今年四月初這一餐從最中餅開始——這可不是甜點,而是包著肥肝的Foie Gras Monaka。
肥肝最中餅
一般作為甜點的最中餅,在Den以開胃小點的形式作為開場。薄脆的餅殼中夾的是絲滑的肥肝,使用味增將其醃漬提鮮,降低了油膩感;一同作為內餡的還有甜蜜黏牙的乾柿和煙薰蘿蔔,咸甜交織,口感糯中帶脆。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「時機」——送上來時被小心密封,要自己親手撕開,那瞬間的酥脆是完美的。每次的內餡也不相同,而且主廚從不主動告訴你,你得自己去猜。這樣的橋段,讓開場多了幾分玩味與溫度。
接著是炸干貝魚漿佐油菜花。干貝打碎之後與魚漿混合再裹粉酥炸,搭配時令的菜花,澆上高湯為基底的芡汁。清爽不膩,貝類與菜花的組合延續了春天的清新感。
第三道是Den的招牌:炸雞翅Den Fried Chicken。「傳統的お凌ぎ (Oshinogi) 是懷石料理中用來墊胃的米飯小點。我們把炸雞翅去骨,在裡頭塞糯米。」長谷川在佑說。他們希望讓客人覺得懷石料理是容易理解的,Den 的招牌菜 DFC(Den Fried Chicken)由此誕生。雞翅去骨,裡面填滿糯米內餡後酥炸至表皮焦脆,盛裝在餐廳特製的快餐盒之中,玩味十足。雞翅的內餡根據季節食材不斷變化,這次則是糯米、梅乾、紫蘇以及黑芝麻;一口咬下,雞汁和雞油在糯米間流淌,梅乾特有的酸澀則平衡了炸物的油膩感。雖然十分燙口,DFC 的美味程度卻讓人始終無法放下食指。當然這道菜也會隨著季節,每一次帶來不同的期待。
DEN炸雞翅
之後是一道花煙生魚片。早晨現釣的花煙,用醬油淺漬提鮮,沾上海苔和高湯做成的略帶甜味的醬汁以及芥末,鰹魚特有的酸度更加突出,肉質則軟嫩得入口直接化開。接下來是櫻鱒佐炸球芽甘藍。櫻鱒表皮煎得金黃焦脆,魚肉熟度正好,軟嫩多汁,油脂豐腴。炸得酥香的球芽甘藍焦糖香氣十足,增加了酥脆的口感。
色拉則是Den代表性的「田野的樣子」。由二十多種時令蔬菜所組成的色拉,取自富士山近郊以及千葉縣的農場,各種蔬菜以不同烹調方式呈現,帶來不同的溫度、口感和風味,是一道看似簡單,層次卻極其豐富的色拉。薄切蘆筍、醃漬牛蒡、酥炸節瓜、油煎馬鈴薯、甘甜的紅蘿蔔、脆爽碧綠的豌豆……僅用昆布鹽簡單調味便能突顯春季蔬菜的甘甜。這道色拉每一季都會變化,正如田野的樣子不曾相同。
田野的樣子
最後來到令人期待的釜飯環節。Den的釜飯遠近馳名,調味上尤其出彩,總是恰到好處。
第一道是花山椒竹筍釜飯,使用產自靜岡的Nikomaru米以及正值時令的花山椒和春筍。米飯粒粒飽滿、口感分明,糯中夾生,越嚼越甜;米香和花山椒的柔和香氣交織,加上爽脆的嫩筍,風味口感層次十分豐富,是一道獨屬於春天的釜飯。山椒與筍都是春天的食材,而我們這次造訪的時間正好是四月,正好品嘗到了這個完美的組合。更幸運的是,那也是今年第一次吃到花山椒,感受到那股清香的春意襲來,讓人不禁覺得非常幸運。
花山椒竹筍釜飯
第二道則是牛肩肉釜飯。這道菜對我來說特別重要——是我在疫情後2022年特地寫信給他們,希望能夠再品嘗一次的菜。今年春天再訪,他們不但記得,還真為我重現了這道飯,連我喜歡的清酒「而今」都沒忘。整塊牛肩肉靜置於柴魚高湯後,使用味醂和清酒醃漬幾天,先烤後煎,直至表面焦香。上桌前再將其切成嚼勁十足的牛排厚片,飽滿的肉汁與油脂淌淌流入米粒之間的縫隙里,使每一粒米飯更加晶瑩剔透。表面焦糖化的牛排裡面仍然粉嫩柔軟,香氣十足的芥末則平衡了略帶甜度的調味,幸福不過如此。必須要吃下三碗飯,才覺得對得起自己。
牛肩肉釜飯
最後的甜點是晚柑巴伐露蛋奶凍。牛奶和鮮奶油製成的巴伐露蛋奶凍,口感綿密輕盈,搭配酸甜交織的晚柑果肉,最後鋪上使用六種草本植物製成的琴酒果凍。果香明亮,草本尾韻讓整個尾聲變得溫柔清新,是極其舒適的收尾。
Zaiyu San身為一個料理人,在廚房裡或許嚴肅,但當他看著客人的眼神,那種慈愛是真的。Den能夠維持目前的樣貌很不容易,在一個追求長菜單的精緻餐飲時代,在此不用湊數、不塞滿,它給你的是剛剛好需要的。
Den的菜單從來沒有為了價格刻意拉長,但奇妙的是,每一道菜,幾乎都成了他們自己的經典。這裡的「經典」不是指一成不變,而是即使形式看似相同,內涵卻總隨著季節在變化。每一季,配方、細節、味道,微妙地調整著,不重復。看似以不變應萬變,實則每一道菜都暗藏著豐富而細膩的變化。
從左至右:主廚妻子Emi、筆者、主廚Zaiyu Hasegawa
在這個時代,我們最需要的,也許就是這樣剛剛好的節奏——每一道菜都美味,不多也不少。每一次的拜訪都是溫暖的重逢,我已經期待在另外一個季節再度拜訪了。
文字: Jocelyn 華姐、Patty Chuang
圖片:Jocelyn 華姐/Patty Chua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