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華姐專欄】Noma台北客座:在熟悉與新意之間的déjà vu

曾獲得五次世界第一餐廳頭銜的Noma,於本月上旬 8 月 8–11 日在台北舉行為期四天的客座活動,地點位於陽明山的 YMS by onefifteen。YMS 前身是宿舍群,建於 1950 年代,保留中世紀現代主義建築特色,並結合自然景觀、藝文策展與飲食體驗,像是城市中的綠洲。園區內的 Lab 10 與 Restaurant 12 率先啓用,分別提供現代茶食體驗與以在地海味為主軸的菜單。

@Jocelyn華姐的TastyTrip YouTube

這不是 Noma 第一次以這樣的形式在主場以外舉辦活動。之前他們曾與 American Express 在紐約合作過數天限定的客座,讓沒有時間專程飛到哥本哈根用餐的人,也能在自己的城市體驗接近的感受。這次 Noma in Taipei 菜單以去年的京都客座為基礎,結合本地當令食材,保留北歐烹飪的核心,同時融入在地風味。(相關閱讀:Noma京都最後一周,我們吃了什麼?)

對 YMS by onefifteen 來說,這是一個大膽的決定。要知道,一家餐廳的首次客座活動就邀請到 Noma,某種程度上讓人敬佩,而 Restaurant 12 的所有工作人表現也沒有讓人失望。Noma 18人的團隊執行也超出預期,做到與本店一致的水平,實在不容易。

ymsbyonefifteen.com

能在台北品嘗到這次限定的晚宴,一定要搭機專程前往。迫不及待地跟 Mario 說「到時候見」。他說「這次大部分的菜品,我之前在哥本哈根或是京都都已品嘗過」。但這次更像是一場「對照實驗」:同樣的菜色,在不同場域、搭配在地食材,依然保持精准的風味與細節。而我也充滿期待,這些年拜訪沒有少過,但興奮依舊。

@Jocelyn華姐的TastyTrip YouTube

這次 Noma in Taipei 帶來了18 人的核心團隊。雖然 René Redzepi 因YMS工程檔期延後而未能親自出席,但幾位骨幹的到場,已足見這場活動的重要性。包括餐廳總監 Annegret Kühnert、發酵實驗室總監 Kenneth Foong、以及負責創意統籌的Thomas Frebel,還有主掌發酵實驗室的研究總監 Mario Fu。此外,Noma 的 CEO——Peter Kreiner本人也與團隊一同現身。這些成員與 Restaurant 12 的團隊緊密合作,使得這場客座不只是形式上的移植,而真正達到與哥本哈根本店同樣的水平。

筆者(右六)、晶華軒鄔海明主廚(右五)與Noma團隊

從市中心到陽明山 YMS by onefifteen 大約 30-40 分鐘,車子接近時,已經看到 Noma 成員的熟悉面孔在院子前、樹下迎接我們。當天起風,以及下著太陽雨,這一夜估計台北最美麗時髦的人兒都在此聚集。

déjà vu——熟悉的菜在全新的場景中再次上演。很難用一句話概括哪道最出彩。一開場的碳烤芹菜根切塊穿插芒果乾,搭配刷有巴西里及山當歸青醬的月光花、金針花、野姜花、晚香玉筍、醃漬松果橄欖與新鮮黑松露,已然讓人驚艷,驚嘆蔬菜也能如此美味,得益於 Noma 先前的蔬菜季的「訓練」,一直到京都場次都是亮點。

在 Noma Kyoto 已經很喜歡的富山白蝦味噌脆片配桃膠與丹麥空運、遠道而來的螞蟻,鮮味及口感都富層次。黑米配鮑魚與小卷醬也美味宜人。鮑魚片軟脆適中,黑米因陶鍋烹煮而有外脆內糯的口感,而小卷醬帶有濃郁的海味,與米飯完美結合。這道菜總是讓我想到紅蟳米糕。

甜蝦脆餅 螞蟻

當晚康普茶菌母(SCOBY)是意外驚喜,外觀看起來像金槍魚刺身,頗有幽默感。此版本的調味更飽和,口感近似蒟蒻,帶著酸甜的平衡感。在吃完濃郁的蛋黃醬喜知次之後咬下一口,立刻解膩,有點像精緻版的pickles。

喜知次 接骨木花 蛋黃

康普菌 藍莓

其他菜品:肥美劍旗魚搭配溫熱昆布奶油醬與魚子醬,魚子醬選材無可挑惕,略帶堅果風味與昆布奶油醬的風味是絕配。半風乾的薏仁曲西紅柿配上海膽與玫瑰油,番茄的風味酸甜飽滿,幾乎搶了海膽的風頭。

番茄 海膽

帝王蟹冷湯盛於蜜蠟封合的蟹殼中,充滿了鮮味與海洋的氣息。同行的友人——台北晶華軒鄔海明師傅說:「海鮮高湯若是做成冰的很容易有腥味,以知選材非常高明。」

主菜是兩條肥大的碳烤蟹腿佐玫瑰奶油醬,我與這道菜第三次相遇,分別在京都、哥本哈根以及台北。先前兩次都是頭盤,在這裡作為主菜上場。蟹腿鮮味破表,如同我預期的一樣,熟度完美,汁水豐沛,鮮甜得過癮。這當然好吃,但拿到便當盒,我通常是先吃最喜歡的菜,我會投票給蟹腿當開場。

帝王蟹

甜點非常節制,以榛果冰淇淋配莓果與糖漬雞油菌收尾,還有荔枝、桃膠與螞蟻的有趣小品。最後是一根「可食用蠟燭」,燭芯以核桃製成,焦糖、番紅花與綠豆蔻帶來太妃糖般的香甜。突然結束帶來的意猶未盡是最好的收尾。

Noma 能在不同城市呈現與本店一致的質量,短時間吸收當地食材特性,精准地再現屬於 Noma 的味道與細節。對 YMS 而言,首次舉辦客座就邀請  Noma,雖是高風險的選擇,結果不只是達標,也展現出雙方理念與專業高度契合。能在熟悉的城市裡,再次遇見 Noma,對我來說是一種難得的體驗。

期待 YMS by onefifteen 全面開放後,能在此過夜並搭配用餐,又是另一番風情。

文字: Jocelyn 華姐
圖片: Jocelyn 華姐



相關文章

7月拜訪位於東京懷石激戰區 — 銀座的二星懷石料理「銀座小十」。餐廳座落在銀座鱗次櫛比的大樓之中的某棟4樓,標 […]

去年一家以冰淇淋為主角的餐廳──MINIMAL,以gelato為主要品項,脫穎而出,成為全球唯一獲得米其林一星 […]

 我睡過的酒店 工作的關係,不論是美食團,還是自己在各國「測試餐廳」踩點、寫餐廳評論,我常常入住不同形式的 […]

近期精品品牌跨足餐飲產業的趨勢,在全球範圍內有加溫的趨勢,每一家品牌餐廳的設計、理念與概念是否能夠與合作主廚的 […]

Wechat